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
7月28日,“中韩经济合作论坛”在青岛海天中心举行。本次论坛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的一部分,是鲁韩交流周的经贸合作板块,设中韩发展政策交流会、企业对接洽谈会两大板块。中韩两国企业界人士、经济产业领域专家,齐聚共同寻找合作新空间、新可能。中韩经济合作论坛设中韩发展政策交流会、企业对接洽谈会两大板块。
上午的中韩发展政策交流会,可谓一场大型的发展政策推介会,山东省发改委和济南、青岛、烟台等6市商务局,以及韩国企划财政部韩国新政支援团,分别就两国的发展政策进行解读,并就合作可能进行线上线下讨论。记者留意到,各地铆足劲儿推介招商政策,以吸引更多企业关注的目光,青岛等地还推出线上群,邀请感兴趣企业扫码入群进一步磋商。
如果说上午是招商政策宣讲,下午则实打实的面对面交流。海尔、海信、希杰、现代汽车等10余家中韩企业,聚焦在IT、跨境电商、医疗、制造、服务等领域,分别介绍合作成功案例以及经验、新型商业模式等,探讨接下来进一步合作的可能。新华锦集团与GS加德士介绍了推动成立“鲁韩企业家联谊会”的必要性,得到了企业家们的积极响应。
除了论坛主活动外,本次活动同时举办了由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、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工团、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等企业支援机构主办的企业交流对接会、新产业转型咨询会、技术研讨会等活动,为参会企业提供交流信息、寻求合作的机会。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金敬翰说,总领事馆与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鲁韩交流周活动,希望通过举办中韩经济合作论坛,解读两国政府发展政策,探索合作方案,开拓新的合作领域,探寻新型商业模式,进一步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。
中韩企业在青岛寻找新机遇
山东与韩国一衣带水、隔海相望,记者从中韩经济合作论坛了解到,双方在新兴产业、贸易投资、航运物流等领域,持续深化合作、拓展空间。就青岛与韩国之间的合作而言,韩国是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,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密切。多家韩国企业负责人在合作论坛上表示,从地缘条件、投资发展、友好程度上,青岛是韩资企业比较看好的城市,愿意在青岛寻找更多发展机会。
“青岛与韩国在气候环境、文化等方面相似,汇聚了一批韩国人在青岛生活、工作。”韩亚银行(中国)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相关负责人朴成培2009年来到青岛,多年来一路见证青岛的快速发展,也看到了青岛这片热土的机遇。他说,与大部分其他韩国银行主要面向韩国企业不同,韩亚银行已经融入青岛本土发展,客户来源有一半是韩国企业,另一半是中国企业和客人。从他在青岛兴业的感受上,韩国企业非常喜欢来青岛投资,他也希望在论坛上找到更多新伙伴。
青岛企业也很看重本次交流。新华锦相关负责人介绍,他们从事国际贸易多年,与很多韩国企业建立密切合作。在他看来,青岛与韩国隔水相望,地缘优势可以说非常明显。青岛历来重视对韩合作,建设中韩交流合作“国际客厅”,发挥对韩窗口和桥头堡作用,对双方合作起到了很大作用。“青岛和韩企之间的合作,从原来的加工贸易为主,正拓展到更加深入,未来在服务贸易、医疗健康、文化交流等方面,可能会有更大、更深的合作空间。”
敞开怀抱欢迎更多企业扎根
在青岛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机遇,这是中韩经济合作论坛的企业共识。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雄厚,这是青岛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所在,也是与大家合作共赢的机遇所在、潜力所在。与此同时,青岛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,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,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建设等,努力在扩大对日韩经济合作上实现新突破。应该说,青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越架越宽,合作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多。
目前,青岛在经济数字化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,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。当前青岛正加快建设数字青岛、智慧城市。重点加快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开放1000个“工业赋能”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,推进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,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。加快大数据中心、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,发展智慧公安、智慧应急、智慧城管、智慧医疗等,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。
为了进一步赋能企业发展,青岛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,重点在产业发展、投资优惠、减税降费、金融财政、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。与此同时,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、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、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新平台等一系列国之重任,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也正积极推进建设。目前,这座城市正以平台思维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,打造以韩国等国家为对象的“国际客厅”,为中外企业、商会提供集展示、推介、接洽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配套服务的平台。